|
重磅!干细胞技术成功挽救ICU治疗无效的新冠重症患者!新毒株奥密克戎来势汹汹。截至目前,全世界已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奥密克戎的存在。
奥密克戎的超强传染性对于弱势群体——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未接种疫苗的人会带来最大的影响。据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因奥密克戎感染而住院的患者中,重症率约为30%。危重症新冠治疗有多难?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危重症新冠患者死亡率超过50%。 干细胞具有的更新、分化、修复、再生等特点,使其在修复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损伤方面,被寄予厚望。前不久,土耳其开展的两项临床研究结果再次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症新冠患者的潜力。
01. ICU常规治疗无效,干细胞拯救138名重症患者
2021年7月28日,一项来自土耳其的临床试验结果发现,在210名危重症新冠患者中,通过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成功挽救了138名危重症新冠患者的生命。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控和自我复制等特点。 那么,间充质干细胞是如何在新冠病毒肺炎重症患者治疗上发挥作用的呢?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双向免疫调节功能。一方面可通过分泌抑炎因子抑制病毒导致的机体过度免疫应答反应和细胞因子风暴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趋化作用,显著激活调节性免疫细胞的机能,提高免疫应答的针对性。此外,间充质干细胞还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功能,可在肺部受损部位定向分化产生功能细胞发挥修复功能,保护受损肺支气管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免于凋亡,并稳定肺微血管和肺泡上皮细胞屏障,最终发挥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缓解肺炎及继发性感染的功效。 该项研究经土耳其卫生部委员会批准,医院及患者同意签字后,对经ICU治疗无效的210例危重症新冠患者进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平均治疗时间6.4天。经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成功出院的138名患者中,有86名患者住院期间未接受气管插管,52名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图1。(注:接受气管插管的患者表明病情更严重,死亡风险更高) 且所有患者从移植间充质干细胞至出院后2-3周,均未出现过敏反应、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
02.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危重症新冠的进一步佐证
同年5月,土耳其的又一项临床试验从另外一个角度再次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危重症新冠有效!
该研究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更加科学严谨的三臂随机对照试验,以得出更真实的试验结果,图2。 图2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第3组)患者分别在第0天、第3天、第6天接受1h的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滴注治疗;其余2组患者在同一时间接受常规治疗(抗生素、抗病毒、地塞米松等)。于治疗前和每次治疗后1天(第1天、第4天、第7天)检测所有患者血液中的炎症标志物水平(图3)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图4)。
图3
图4
治疗后发现,危重症新冠患者经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后,与常规抗生素和抗感染治疗相比,其体内的炎症标志物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降低,且呈稳步下降,尤其是在第3次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后。
该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水平(免疫抗炎通路)的调节可能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危重症新冠患者的机制之一。特别是与进行常规治疗的危重症新冠组(第2组)相比,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第3组)患者治疗后体内的MMP-9和MMP-3水平显著降低,见图5。 图5
03.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趋势不可阻挡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新冠肺炎可经历以下阶段:
第1阶段,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调节患者免疫,缓解细胞因子风暴——机体被感染后引起大量细胞因子如IL-6、IL-12等迅速大量产生的现象,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脏器衰竭的重要原因,来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第2阶段,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通过抗炎作用来增加大部分还未受损肺组织的氧合作用,恢复大脑及重要脏器的氧供应,同时起到防止肺部纤维化的作用。
04. 展望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间充质干细胞已经被应用到了多种难治性疾病的治疗研究当中。如今,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肆虐,间充质干细胞又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治疗中拥有出色的表现,在抗病毒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多年来的研究也已经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抑制炎症和免疫调节的作用,不仅在此次新冠肺炎中有重要应用作用,在多种免疫失衡导致的炎症疾病也早已发挥重要功效,比如类风湿、GvHD,系统性红斑狼疮、炎症性肠病、过敏性鼻炎等。 因此相信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干细胞技术将会在越来越多的疾病治疗中展现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